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专题(五)

发布日期:2023年09月15日   作者:司法局管理员    来源:包头市司法局    【字体: 】   阅读:

61.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三个“不能把”是什么?

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一般性社会事务简单归结为民族工作;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民事和刑事问题简单归结为民族问题;不能把发生在民族地区的一般矛盾纠纷简单归结为民族矛盾。

 

62. 在我国,各民族一律平等,需要强调的是什么?

强调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,历史长短,经济发展水平高低,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,政治地位一律平等;强调各民族不仅在政治上平等,而且在经济、文化、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;强调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,平等享有权利,平等履行义务。


63.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?

在国家统一领导下,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,行使自治权,实行区域自治。


64. 我国是在哪年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《宪法》?

1954年。

 

65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》哪年通过?哪年施行?哪年修正?

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,1984年10月1日颁布施行,2001年2月28日修正。

 

66.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?

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。

 

67. 目前,我国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多少个?包括几个自治区,几个自治州,几个自治县?

155个,5个自治区,30个自治州,120个自治县。


68. 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是什么?

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民主协商、社会协调、公众参与、法治保障、科技支撑。


69. 民族团结之根、民族和睦之魂是什么?

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,是民族团结之根、民族和睦之魂。


70. 2023年6月5日到6月8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,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了哪些内容?

1. 从全国来看,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,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。这些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。

2.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,补齐民生短板,增进民生福祉,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、在身边。

3.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,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。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、生态文明建设等,都要紧紧围绕、毫不偏离这条主线。

4. 无论是出台法律法规还是政策措施,都要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、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
5. 要坚定不移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,

确保各民族青少年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。

6. 要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,创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、共建共享、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。